中国农科院:检测动物瘦肉精新技术 瘦肉精检测机构

三农助农2024-06-01 07:04:29佚名

中国农科院:检测动物瘦肉精新技术 瘦肉精检测机构

  近日,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军民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,在承担行业专项“反刍动物β-受体激动剂代谢残留规律及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”任务的研究中取得新展。

  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颜色的牛毛发作为检测靶标,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肉牛在饲养过程中是否违法使用“瘦肉精”,解决了目前反刍动物的监管基础数据缺乏的问题。

  据悉,各国明确禁止β-受体激动剂(俗称“瘦肉精”)在动物生产中使用,但“瘦肉精”(例如盐酸克伦特罗、莱克多巴胺)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仍有发生。

  在政府部门监管过程中,通常将尿液和血液样品作为监管靶标,但对于反刍动物(牛、羊)来说,尿液和血液样品不易获得。

  研究发现,毛发作为另外一种活体样品,采样更为方便,样品容易保存,且毛发代谢慢,残留时间长。

  盐酸克伦特罗在毛发中的残留量与毛发颜色和剂量都有相关性,颜色越深或剂量越高,残留量越高;盐酸克伦特罗在肉牛白色毛发中的残留时间能达到70天,而在红色毛发中残留的时间更长。

  与盐酸克伦特罗相比,莱克多巴胺在毛发中的蓄积能力较弱,但连续给牛投喂莱克多巴胺5天后,再停药14天,血浆中莱克多巴胺含量低于检测限,每千克尿液中含量仅为8.3微克,而每千克黑、白毛发中的残留量则分别高达226.7微克、165.6微克。

  研究结果表明反刍动物毛发可以作为“瘦肉精”监管的有效靶标组织。

  同时,该研究对现有的毛发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,利用液氮研磨提高了毛发样品取样的均一性,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,为执法部门在监管“瘦肉精”在反刍动物中的非法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。

本文标签: 中国  农科院  检测  动物  瘦肉  新技术  近日  农业    

相关推荐

猜你喜欢

大家正在看